第560章 559.义仓-《大隋说书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接着,他拿起了玉笔,在某根线条尽头处一点,那玉笔点在卷轴之上,犹如一滴墨迹滴落于纸上,凝而不动,看起来很是古怪。
    而公子哥似乎见怪不见,拿着笔在没了动作。
    直到几息之后,在线条的另一边忽然同样有墨水凭空而落。
    这时,公子哥手中的玉笔伴随着天地之炁的变化,忽然亮起了微光。
    而他则在卷轴之上快速书写了起来。
    笔蘸墨迹,落于空白。
    书写无物,不留痕迹。
    片刻,书写完成,墨迹便消隐不见。
    又过了几息,另外一头凭空出现的墨迹忽然开始自行一动,转眼间就在卷轴的另一片空白处勾勒出了几个字:
    “探听虚实,复县接应。”
    见状,公子哥手中玉笔笔杆对着卷轴一擦,所有墨迹消失的干干净净,只留下了那几条墨痕。
    把卷轴交给了护卫后,他挥了挥手:
    “走,咱们去瞧瞧去。”
    很快,三匹马策马而奔,朝着那已经消失不见的队伍追了过去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行进接近一白昼。
    这夏日炎热,人走在路上其实挺遭罪的。
    但李臻他们也没什么办法,毕竟这年代也没个长途车之类的东西。
    他也不是玄冰人仙,能搞出来个冰块给大家伙降温。
    所以只能让大家坚持走,打算走到日落,到了河东郡内一处重要的中转之地---复县后再歇脚。
    可这一路路过村镇,速度还是不可避免的放慢了。
    人都有恻隐之心,当李臻看到了那驼背的老妇抱着两个流民在那恸哭,哭嚎着“我得儿还活着”的时候,就算是铁石心肠,不免也要软上几分。
    于是,在杜如晦的默许之下,队伍放慢了一些脚步,几个官差给了这些找到了家人的流民最大的宽容,允许其与家人多聊一会儿。
    这才上路。
    一来二去的,速度不可避免的放慢了些。
    今天眼瞅着,是到不了复县了。
    不过没关系,只要路途平顺,没什么意外,早一天和晚一天到于栝的区别本质上面不大。
    而这一整天的时间里,李臻都在和杜如晦商量于栝秋冬之后该如何。
    李臻的意思是效仿商洛,每个村庄都留下些麦种,最起码让众人有个盼头才是。
    可杜如晦却在犹豫。
    第(2/3)页